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 关于我们
  • 联系中心
  • ENGLISH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 首页
  • RCEP资讯
    • 青岛RCEP动态
    • 各方观点
    • 权威声音
    • RCEP动态
  • 公共服务
    • 海关服务
    • 税务服务
    • 行政审批服务
    • 人才服务
    • 商事海事法律服务
    • 仲裁服务
    • 商事证明书咨询服务
    • 邮政服务
    • 金融服务
    • 保险服务
  • RCEP大数据
    • RCEP青岛贸易活力指数
    • 商务服务合作共享平台
  • 企业服务中心
    • 中心简介
    • 中心公告
    • 中心大事记
  • 在线培训
  • 活动会展
  • 知识库
  • RCEP鲁贸通
  • Log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主页 知识库

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事实、进展与策略

by rcep_bcc_center
2021年7月22日
in 知识库
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事实、进展与策略

来源:财经自媒体

张明、王喆 | RCEP 与人民币国际化:事实、进展与策略

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注:本文发表于《财经智库》2021年第2期,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了节省篇幅,本文省去了注释与参考文献。全文请参见中国知网。文中配图摄于上海期货交易所。

内容提要 (RCEP)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针对RCEP区域在经济规模、贸易、投资、生产网络、金融发展等方面的现状,以及RCEP区域人民币流通情况的分析表明,RCEP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基础与广阔平台。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启新一轮的周期,推动策略也在从旧“三位一体”向新“三位一体”转变。未来应结合新“三位一体”策略在RCEP内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注重RCEP与产业链演进、金融市场开放、大宗商品计价以及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RCEP;人民币国际化;区域金融合作

一、引言

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正式签署,共有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参与,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复苏乏力、中美经贸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此消彼长等一系列复杂国际环境下,RCEP的签署对于进一步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整体在国际经贸新秩序中的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目前签署的规模最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RCEP也为中国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于2009年,2015年达到高峰,在经历2015—2018年的停滞期后,目前已开启新的发展周期。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RCEP的签署将带来亚太生产网络的整合与重构、贸易和投资的巨大增长潜力以及金融开放与金融合作水平的提高,进而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广阔的需求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乃至全球的国际货币地位。

二、RCEP 区域的经贸现状

RCEP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遇和助力的基础,源于其未来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生产网络整合调整以及金融合作加深所带来的经济、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巨大增长潜力。

(一)经济规模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The 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曾是世界上GDP份额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02年占世界GDP的近36%,近年来有所下滑;欧盟(EU)整体上也呈下降趋势。RCEP国家占世界GDP的份额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明显提升,2012年超过美墨加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2019年RCEP国家的GDP总额约为26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43%(见图1a)。另外,RCEP国家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21世纪以来,RCEP国家GDP平均增速高出USMCA、EU和CPTPP区域1~2个百分点(见图1b)。同时,RCEP也是覆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劳动力资源丰富。2019年RCEP地区人口达到22.6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9.54%,是USMCA、EU和CPTPP人口的4.4~4.6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RCEP区域国家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制度环境差异较大。根据世界银行标准,RCEP区域内包含6个高收入国家、4个中高收入国家和5个中低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数据,人均GDP最高(新加坡)和最低(柬埔寨)的国家间相差45倍,远高于其他自由贸易区。中国占据着56.22%的GDP份额和61.45% 的人口,是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东盟是RCEP的倡导者和核心力量,覆盖区域内将近1/3的人口,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仅占区域内GDP总额的12.08%。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占据区域内近20%的GDP份额和6% 的人口,也在RCEP区域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的多样性可以为RCEP区域奠定差异化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但也可能增加协调合作的障碍。

(二)贸易投资往来

在贸易方面,RCEP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10—2019年,RCEP进出口贸易总额从7.81万亿美元增长至10.4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从26.3% 提高至28.89%。RCEP区域整体上属于贸易顺差地区,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占世界份额的1/3左右,区域内贸易活跃(见表1)。从区域内贸易规模来看,中国在RECP区域内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2019年为1.43万亿美元,约占区域内贸易总额的37%;其次为东盟、日本和韩国。从区域内贸易方向来看,中国、东盟和日本对RCEP区域的进口大于出口,处于贸易逆差状态;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是出口大于进口,呈现贸易顺差。从区域内贸易的依赖性来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RCEP具有很高的贸易依赖度,分别有73.22%和61.09% 的出口流向RCEP区域,而日本和韩国则有接近一半的进口来自该地区。中国对RCEP区域的贸易依赖度相对较低,但也有1/3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在该地区,其中,接近40% 的进口来源于该地区,东盟、韩国和日本是中国前三大进口来源地。另外,中国是区域内国家的最主要贸易伙伴,在区域内贸易中处于中心地位,已经连续多年是区域内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资料来源: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

在投资方面,近年来,尽管国际投资整体低迷,但RCEP区域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一方面,RCEP国家已经成为世界FDI的主要目的地。2010—2019年,RCEP区域吸引的FDI流入从2753.18亿美元增加至3636.52亿美元,占全球FDI总额的比重从19.72% 上升至23.62%,即全球约有1/4的国际资本流入RCEP地区(见图2)。其中,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是主要目的地,2019年国际资本流入占比分别为38.84%、25.32%、9.94%。另一方面,RCEP国家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2010年的2371.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409.2亿美元,所占世界份额从16.99% 快速提高至33.56%,即全球约有1/3的国际资本来自RCEP地区(见图2)。相比于欧盟、美墨加等自由贸易区,RCEP区域内部的资本流动仍较为有限。2020年 ,流向RCEP的外资中70% 来自区域之外的国家。目前,区域内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有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UNCTAD,2020)。2019年中国对RCEP区域的直接投资流量为164亿美元,约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12%;直接投资存量为2.2万亿美元,占OFDI存量规模的7% 左右。

资料来源:UNCTAD数据库。

(三)生产网络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化集聚趋势明显。国际生产网络逐渐形成北美、欧洲和亚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美国、德国和中国分别是区域内深度参与价值链分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经济体(WorldBank, 2017;鞠建东等,2020;谢锐等,2020)。RCEP位于亚洲生产网络,近年来RCEP区域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份额从2000年的22.41%和22.77% 上升至2017年29.57%和33.87%(张彦,2020)。RCEP多数国家已高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生产网络。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是重要节点(见图3)。中国是RCEP生产网络的中心,在区域内价值链贸易中占据最大的份额,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东盟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所占的区域内价值链贸易份额最大,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在RCEP区域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在价值链贸易中的融入程度还有待提高。

注:圆圈大小代表RCEP国家所占区域内价值链贸易的份额;连接线粗细表示价值链贸易流量大小。

资料来源:UNCTAD(2020)。

近年来,RCEP区域内的价值链贸易增长迅猛,成员国间的产业链分工日益密切。根据UNCTAD统计,2017年RCEP成员国间的价值链贸易达到1.5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50%。但在区域内价值链合作加深的同时,RCEP国家也面临产业竞争与协调问题。尽管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攀升,但仍长期存在“低端锁定”和“高端封锁”问题。在低端制造业方面,中国主要面临与产业结构日趋相似的东盟国家竞争,纺织、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主要竞争领域;在机电、计算机与电子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领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主要面临与日本、韩国的竞争。另外,东盟国家承接日韩的产业也逐渐具有比较优势。未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协调RCEP国家间的产业合作与竞争,推动产业链重构整合。

(四)金融市场

RCEP区域包含较多发展中国家,整体金融发展程度相比美墨加、欧盟等自由贸易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家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也有较大差异。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国家具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在间接融资方面,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金融服务可得性较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9年每十万人拥有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分别为33.9、28.2 和25.4个,而缅甸、越南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另外,日本、新西兰、中国等国金融深化水平较高,2019年私营部门国内信贷占GDP的比重均在130% 以上,缅甸、文莱、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则不超过50%(见图4a)。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国和日本拥有区域内规模最大的股票市场,2019年分别有3777家和370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8.51万亿美元和6.19 万亿美元(见图4b)。在金融开放程度方面,根据2020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是区域内金融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而柬埔寨、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在金融和投资方面仍存在较多限制。

注:由于澳大利亚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日本的上市公司市值数据缺失,故采用2018年数据代替。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三、RCEP 范围内人民币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早、经贸往来密切、华人华侨较多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RCEP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较快的区域,并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离岸市场建设、双边货币合作等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进展。

(一)RCEP范围内人民币流通现状

1. 人民币跨境结算

RCEP国家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重要区域。以跨境贸易为例,中国与RCEP国家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从2010年的434.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4.4亿元,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比重从8.59%上升至18.79%(见图5)。2016—2017年,RCEP国家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进入低谷期,2018年后又表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RCEP国家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超过3.5万亿元,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中的占比在17.6% 以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国家分布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过去中国香港一直是最主要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地区,但其所占份额从2014年的52.7% 下降至2019年的44.9%。在RCEP范围内,新加坡、日本、韩国是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较多的国家,2019年三国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中的占比分别上升至10.3%、3.1%、2.3%。除此以外,澳大利亚以及东盟地区的越南、马来西亚也是使用人民币结算较多的国家。

资料来源:《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邓富华和霍伟东(2017)。

2. 离岸人民币市场

RCEP区域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取得快速进展,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是RCEP区域中主要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分别是全球第三、第七、第八和第九大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人民币交易分别占全球份额的4.19%、1.17%、0.97%和0.81%。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韩国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增长迅速,交易规模从2016年的6.8万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8.6万亿元,增长26.5%,成为全球第三大境外人民币外汇交易场所。

RCEP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逐渐丰富。2015年10月,韩国交易所开始推出人民币期货产品;2019年,新加坡交易所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期货产品成交额超过9070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76%。WIND离岸债券市场数据显示,2010—2020年,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累计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发行主体以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为主。其中,RCEP国家累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152支,金额达到936.26亿元,占点心债总额的比重仍较低。RCEP国家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最主要的上市地点为新加坡,累计发行金额占比达到30%;其次为中国台湾(28.47%) 、法兰克福(24.35%)和中国香港(14.79%)。从发行主体的来源国来看,韩国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占据主导,累计金额占比达到44.78%,其次为新加坡(25.08%)、澳大利亚(14.23%)和日本(10.09%),具体见图6。

资料来源:根据WIND数据整理。

3. 在岸金融市场开放

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增强,人民币的跨境金融交易也愈加活跃。

首先,投资渠道逐渐拓宽。RCEP国家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债券通、直接入市投资等渠道参与国内资本市场。2019年9月,中国取消RQFII投资额度和范围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在此之前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RQFII投资额度,总额达到1.99万亿元。RCEP的主要试点地区,涵盖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日本等6个国家,RQFII投资额度达到5700亿元,占RQFII总额度的28.64%。

其次,投融资金融产品多元化。RCEP国家不仅积极参与投资股票、债券等人民币金融产品,也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根据WIND数据库,截至2020年,外国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以及国际开发机构等已在中国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熊猫债”254支,发行金额4303.2亿元。其中,RCEP国家发行14支,金额达到167亿元(见表2)。发债主体包括韩国政府、菲律宾政府、日本和新加坡金融机构等,主权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金额占比分别为41.68%、32.93%和25.39%。除此以外,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也积极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2020年6月,亚投行发行总额30亿元的熊猫债用于疫情防控。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最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可直接交易的货币范围逐渐扩展,交易规模不断增长。RCEP国家中,人民币先后与马来西亚林吉特(2010年)、日元(2012年)、澳元(2013年)、新西兰元(2013年)、新加坡元(2014年)、韩元(2016年)以及泰铢(2018年)等货币开展直接交易,并于2017年与柬埔寨瑞尔实现区域交易。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交易形成了无需套算美元的直接汇率,促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货币交易日渐活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9年人民币对非美元外币交易即期成交额达到2.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对RCEP国家货币的外币交易达到6103.78亿元,占非美元外币交易总额的26.49%。

4. 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

RCEP 范围内具有大宗商品使用人民币计价的潜在空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期货市场,然而在铁矿石定价中一直缺乏话语权。2018年5月4日,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作为特定品种期货,正式引入境外投资者。截至2020年3月末,铁矿石期货境外开户主体覆盖日本、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3月份铁矿石期货境外交易者日均成交25.4万手,日均持仓4.6万手。在铁矿石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取得一定进展。2020年4月,中国宝钢股份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达成总额为1亿元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并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了铁矿石跨境交易的人民币计价结算,累计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2020年RCEP的签署为推动铁矿石的人民币计价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并且中国鼓励在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5. 国际货币地位

RCEP区域内货币的国际地位仍明显弱于美元和欧元。根据SWFIT统计,美元和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之和在70% 以上,而RCEP国家的货币在国际支付中仅占较小份额。其中,区域内日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2020年11月,日元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达到3.44%,其次为中国(2%), 二者分别是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支付货币。此外,澳元、新加坡元、泰铢也是区域内国际支付使用较多的货币,位列世界前十大支付货币。另外,自人民币加入SDR以来,人民币的官方外汇储备规模和占比稳定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COFER数据表明,201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超过澳元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之后位列第五名。

近年来,人民币资产逐渐成为多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并且人民币的货币锚定效应在周边国家明显增强。特别是在东盟一些国家决定汇率水平时,人民币已经充当了事实上的锚货币,且权重已经接近美元。Subramanian和 Kessler(2013)发现,2010—2013年人民币已经取代美元成为东亚新兴国家决定汇率水平时占主导地位的参考货币。Kawai和Pontines(2014)对“人民币区”持保留意见,但同样发现人民币在许多东亚国家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上升,已经削弱了日元在东亚地区的优势地位。Ito(2017)、Guglielmo等(2018) 也表明东盟等亚洲新兴国家货币与人民币的关联程度相比美元更加紧密。

6. 双边货币合作

中国与RCEP国家的双边货币金融合作持续拓宽并深入,促进了人民币的流通使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等8国累计签署26笔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规模从2009年的36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56万亿元。RCEP是中国开展人民币货币互换合作的重要区域。人民币与RCEP国家货币互换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2011年最高达到70%,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有近一半的货币互换金额来自RCEP国家,2020年末RCEP国家货币互换规模占比为52.49%(见图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与中国签订的货币互换金额较大,均在2000亿元以上,且合作时间长,已经经过3次以上续签,其中,韩国自2009年开始共进行5次续签,并且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

资料来源: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整理。

7.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RCEP 国家支持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网络建设良好。目前,中国已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家人民币清算行,其中8家设在RCEP国家。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设有人民币清算行,此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各1家、日本两家人民币清算行。A 对各商业银行官网的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1月,至少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RCEP范围内的15个国家设立100家分支机构,包括82家分行、13家子行以及5个代表处,基本实现对RCEP国家人民币业务的全覆盖。从地理分布来看,RCEP国家中澳大利亚拥有的中资银行分支机构最多,达到23家,其次为日本(11家)、马来西亚(11家)和泰国(10家)、韩国(10家);相比之下,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文莱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仅有1~ 2家中资银行分布(见图8a)。从“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来看,RCEP国家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和重要服务对象。中国银行是目前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RCEP国家中半数的分支机构来自中国银行,其次为中国工商银行(15家)和中国建设银行(12家)(见图8b)。

注:分支机构包括分行、子行及代表处,不包括支行。

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官网整理。

(二)RCEP区域内人民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民币结算功能发展明显快于人民币计价和国际储备职能的提升。RCEP地区涵盖东盟、日韩、澳大利亚等国,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具有真实需求的支撑;并且人民币国际化起步早,得到双边货币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速该地区的人民币流通。相比之下,人民币计价职能发展较为缓慢。RCEP地区在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债券等金融市场中的参与仍十分有限,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也刚刚起步。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职能是在结算、计价职能得到充分发展后循序渐进的结果,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官方储备规模虽有提高,但离撼动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真实需求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RCEP地区的跨境结算仍以美元为主。RCEP区域内的不同地区在人民币流通基础、认可度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人民币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周边国家具有较广泛的认可度和较为坚实的流通基础;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虽有较大潜在空间,但使用和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可见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推动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结算中的使用仍是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第三,RCEP地区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已有较大广度,但深度不足。目前,RCEP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网络,超过一半的RCEP国家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和双边货币互换合作,中资银行在RCEP国家也实现了全覆盖,从而能够为RCEP区域的人民币清算、结算等业务提供较好的金融服务。然而,RCEP区域的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度仍然有限。一方面,缅甸、柬埔寨等部分国家和地区是金融基础设施网络的薄弱地带,与其他国家间存在较明显差距;另一方面,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以中资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之外的多样化金融机构、RCEP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较为有限。未来应进一步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的金融和政策基础。

四、如何在RCEP 内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从旧“三位一体”到新“三位一体”的策略转变(张明、李曦晨,2019)。2009年至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主要采取“鼓励跨境贸易投资结算+ 大力发展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 加强央行间双边货币互换合作”的旧“三位一体”发展策略。这一策略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重视结算职能而忽视计价和国际储备职能、过于重视香港等离岸市场发展而在岸市场开放不足、过于依赖投机需求而缺乏真实需求支撑等问题。旧“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容易受到人民币汇率周期性变动的影响,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在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在2011年后快速发展,并于2015年达到阶段性高峰。然而,在2015年“811”汇改后,受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 、中美利差收窄、资本外流管制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放缓甚至停滞。

自2018年后,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快速回升并超过2015年水平,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渐稳定并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官方外汇储备规模也创下新高。这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与之前不同的发展动向。例如,2018年3月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原油期货(INE) 在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挂牌交易,开启了大宗商品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并引入境外投资者的进程;2019年9月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以及债券通等机制也加快推进;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相比过去更加谨慎,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真实需求为基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张明(2015)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与亚洲货币合作相结合。刘建丰和潘英丽(2018)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先以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为潜在目标。可以发现,以“推动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 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 鼓励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等区域使用”为核心的新“三位一体”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策略逐渐清晰明确。

RCEP的签署在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准入以及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统一规则,降低了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的壁垒和成本,不仅可以为整体的出口贸易和投资注入活力,区域内的商品、服务贸易以及资本、人员流动也将大大增加,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在新周期的推进创造新的机遇和平台。未来,应将RCEP与新“三位一体”发展策略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一)结合RCEP产业链的演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与调整,表现出分散化、本地化、区域化的趋势。东亚及亚太地区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RCEP为重塑这一地区产业链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RCEP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化与融合,巩固亚太生产网络在全球的地位。疫情期间,亚太特别是东亚产业链表现出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对于全球生产的稳定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RCEP成功签署后,关税减免、累积原产地原则、投资准入放松等规则将释放巨大的福利效应,有利于国家间发挥比较优势,沿产业链进行分工合作有利于RCEP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提升东亚地区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应注重通过RCEP参与并主导该地区产业链重塑,强化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枢纽地位。在疫情冲击与中美摩擦长期化的背景下,中国产业链的调整与升级应更加注重安全性,在强调本地化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余永定,2020)。因此,RCEP对于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固中国在东亚及全球产业链的枢纽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基于RCEP国家的差异化与互补性,可以此为机会和平台打造以中日韩为雁头,以域内相对发达国家为第二梯队,以欠发达国家为第三梯队的“雁行”发展模式,从而强化中国在亚洲地区三链的核心地位,提升亚洲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与自生能力。

未来,应结合RCEP区域的产业链演进趋势培育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需求,作为推动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在贸易层面,推动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贸易中的使用。随着RCEP区域一体化程度提升、产业链整合深化,区域内贸易具有广阔的增长前景。人民币计价结算规模应与中国在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相适应,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从战略布局来看,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流通具有良好基础,应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推进区域;中日首次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也为人民币的使用流通创造机遇。从贸易类型来看,数字贸易近年来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是RCEP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RCEP的签署降低了跨境电商在多个环节的障碍和成本,未来应鼓励在域内的跨境电商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在投资层面,推动人民币在RCEP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使用。RCEP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区域内的资本流动也更加活跃。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结合产业链的调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布局,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人民币的计价结算职能。由于东盟等RCEP国家也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二者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境外产业园、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建设中存在巨大的投融资需求,为推动人民币的使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推动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还需要以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为前提。未来应注意结合产业链调整进行金融基础设施在RCEP国家以及国家内的合理布局,使之与贸易和投资的需要相匹配和适应,同时应注重“补短板”, 加大对域内金融服务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具体策略上,应在RCEP区域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CIPS)的广泛应用;加强人民币清算行的建设;推动中资银行、基金、征信等金融机构“走出去”,并鼓励域内国家金融机构合作参与提供人民币业务;充分发挥亚投行、亚行等国际多边开发机构在推动人民币流通中的作用。

(二)将金融市场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与RCEP相结合,促进金融双向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对外开放走向更高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加快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举措和内容。在RCEP内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注重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与RCEP相结合。

在2018年以来的新一轮人民币国际化中,在岸金融市场开放明显提速。取消RQFII额度限制、建立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等成为开放在岸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另外,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自2020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中国的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已有20个省级自贸区和1个省级自贸港。面对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新举措,未来应将金融市场开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与RCEP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应将在岸金融市场开放与RCEP相结合。RCEP的签署会催生东亚和亚太区域内更高层次与更新形式的金融合作。RCEP包含新金融服务、自律组织、金融信息转移和处理等规则,代表了中国金融开放的最高承诺水平。一方面,应鼓励RCEP国家进入中国市场设立各类独资或控股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债券、股票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并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股票等;另一方面,加强国内金融市场与RCEP国家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与金融监管合作,在新加坡、日本等金融发达地区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形成“在岸-离岸”人民币市场良性互动,促进人民币在RCEP区域内建立顺畅的流出-回流循环机制。

第二,应将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作为金融开放与推动RCEP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试验阵地。针对目前多数自贸区建设方案的同质性问题,应基于各省市的资源禀赋和条件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出台具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建设方案,注意结合区位特征对接RCEP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形成国内自贸区自贸港与RCEP国家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分工合作关系,在经贸往来、技术合作过程中加强人民币的使用与流通。另外,应积极探索自贸区自贸港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创新性实践。例如,大力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内以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为代表的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2341个,2019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结算金额达到1.82万亿元。目前,广东自贸区已引入港澳创新型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在自由贸易账户(FT)下开展结算、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并积极进行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六个人民币跨境业务探索。天津也已落地首批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第三,在通过国内金融双向开放路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跨境资本大进大出加剧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保留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也应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控,尽力避免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推动RCEP内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增强人民币的计价货币职能

RCEP区域是全球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与消费市场,但缺乏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大宗商品长期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计价。RCEP的签署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通过采用人民币等域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以及统一大宗商品贸易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增强RCEP国家整体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议价权,同时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历史经验表明,推动一国货币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计价功能对于提升其国际货币地位至关重要。

一方面,中国应积极推动在RCEP国家的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原材料、农产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在RCEP域内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目前,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已经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尝试使用人民币计价。未来,可以通过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融资、加强与主要大宗商品贸易国的货币互换合作等方式促进跨境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人民币使用。特别是结合RCEP大宗商品合作空间,积极推动铁矿石交易的人民币计价。

另一方面,应加强RCEP内部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并将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来增强人民币的计价货币功能。目前,中国已经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铁矿石、PTA和20号胶4个大宗商品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是引入境外投资者的总体方案,交易场所均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未来应进一步在国内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引入境外交易者,并加强RCEP区域内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建设与合作。此外,应丰富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品种以及其他风险衍生品,为境外持有人民币的大宗商品交易投资者提供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渠道,打造类似“石油-美元”的大宗商品人民币境内外流通机制。

(四)整合RCEP已有金融合作机制,塑造多边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

RCEP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开放性是RCEP的重要特点。一方面,RCEP允许印度以及其他国家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加入;另一方面,RCEP与其他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关系。对于成员国而言,应实现RCEP与多种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的良性互动。例如,中国在RCEP之外,也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以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注意将RCEP与已有双边、多边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整合,塑造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多边机制。

第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整合RCEP与“10+3”财金合作机制下取得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一系列金融合作安排。2000年,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东盟和中日韩(“10+3”)财长签署《清迈倡议》(CMI),主要通过双边货币互换实现区域内短期流动性救助。2009年,“10+3”财长会议签署《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将原来的双边货币互换机制多边化,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共同应对外汇储备不足的货币危机。此外,“10+3”财金合作机制还建立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RMO)、提出《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不断落实《“10+3”财金合作战略方向》。未来,应实现RCEP与CMIM等区域金融合作的有机整合,加强区域国家在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监管、宏观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内资金融通与金融稳定,强化人民币等货币在区域贸易投资以及外汇储备中的使用。

第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结合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挖掘人民币使用需求。RCEP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日本、澳大利亚等RCEP国家虽然不在“一带一路”倡议范围内,也可以此为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联系和互联互通建设。而RCEP也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更快推进,通过加强区域商品和服务贸易、放宽市场准入等方面助力沿线国家的五通建设。应注重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可在RCEP区域加强基础设施、经贸产业园等建设,充分利用亚投行、亚行、丝路基金等区域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挖掘人民币使用的需求,提高人民币在区域内的计价、结算和价值储备职能。此外,为了降低区域国家对中国主导的多边金融机制的抵触情绪,一方面应继续利用世界银行、IMF、亚行等已有多边国际开发机构,另一方面应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通过PPP等形式提高多边金融机制的市场化程度。

第三,整合已有人民币双边货币合作,塑造更为全面的多边合作机制。截至2019年,中国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合作规模达到3.7万亿元。通过双边货币合作机制,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互换圈(朱民,2020)。未来应在继续推进双边货币合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货币合作框架,推动双边货币互换的整合。可依托RCEP尝试塑造人民币货币合作的多边化机制,在CMIM等区域货币互换合作中加强人民币的使用,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Previous Post

崔凡:RCEP有助稳定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Next Post

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专题“三述”答辩会举行

RECOMMENDED NEWS

经贸预警(10.31-11.04)

经贸预警(2.27-3.03)

3月 ago
RCEP即将正式生效!为我国农业带来多重利好

RCEP即将正式生效!为我国农业带来多重利好

1年 ago
解读 | RCEP成员国行业机遇分析

解读 | RCEP成员国行业机遇分析

1年 ago
在RCEP框架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RCEP框架下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9月 ago

FOLLOW US

BROWSE BY CATEGORIES

  • RCEP人才培养
  • RCEP动态
  • RCEP资讯
  • RCEP高层论坛
  • 中心公告
  • 中心活动
  • 会展预告
  • 各方观点
  • 在线培训
  • 政策动态
  • 权威声音
  • 活动会展
  • 活动信息
  • 活动回顾
  • 活动现场
  • 知识库
  • 青岛RCEP动态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是国内首家聚焦RCEP经贸合作的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
The RCEP Shandong Enterprise Service Center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business service platform focusing on RCEP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in China.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 关于我们
  • 联系中心
  • ENGLISH

© 2021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鲁ICP备2021023604号.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2022年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
  • Home 1
  • Home 2
  • rceppeixun
  • RCEP山东企业中心简介(EN)
  • RCEP山东企业中心简介(旧版)
  •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简介
  • 中心大事记
  • 仲裁流程
  • 仲裁调解流程
  • 企业培训报名
  • 供应链金融服务
  • 区块链数字仓单解决方案
  • 商事法律服务中心简介
  • 商务服务合作共享平台
  • 政策新规
  • 正在建设
  • 申请仲裁应当提交的材料清单
  • 示例页面
  • 示范仲裁条款
  • 经贸论坛
  • 联系我们
  • 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
  • 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 2021 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 鲁ICP备2021023604号.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Create New Account!

Fill the forms be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